因泵油中断熄火安全隐患,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于2011年7月5日至2012年5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EC7汽车,共计47441辆。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委托吉利汽车特约服务站通过挂号信、电话、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车主。
纵观吉利自1998年首款产品上市至今的发展历史,至少在三个方面改变了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吉利曾三次挑起国内车市的价格战,使今天的汽车至少便宜了10%;吉利开创了民营企业造车的先河,使得这个当年被视为战备物资领域的市场正式面向民资开放;吉利定义了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尽管时至今日这个规则仍然不被老牌车企视为主流。
首先,在价格层面。由于吉利是一个新创品牌,既无造车经验,又无技术背景,因此只能低价切入市场。在推出华普品牌之前,吉利产品全线售价都在8万元以内。这样的价格只能确保大约6%的利润,远低于2002年以前同行业超过20% 的水平。考虑到自身的品牌溢价能力,吉利这也是无奈之举。但这样做有三个不利结果:一是一开始就走低价路线,会使用户形成一种低端产品的思维定势,未来很难向上提升品牌;二是必须不断动用价格武器才能引发用户关注;三是为了维持低价必须不断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又很可能牺牲产品质量。
当然,既然选择了低价路线,吉利便只有一条道走到黑。在10余年中,他们多次主动挑起价格战,先后迫使奥拓、夏利甚至后来的赛欧等品牌降价,而这些产品的降价又进一步带动更高级别产品价格联动,最终撬动整个汽车市场的价格水平。其次,在民企造车层面。从吉利盖起工厂,设计好产品,却找不到目录那一刻起,李书福便不断表示发改委应该放宽对民企限制的话题。
毕竟外资都拿到资格了,民企凭什么享受不到“国民待遇”?尽管最终李书福被迫走了曲线救国道路,但吉利至少撕开了一条民企可以造车的口子。之后,比亚迪、力帆等才尾随而至。这些民企的产品虽然还暂时难以达到中端市场的要求,但他们在竞争意识上迫使整个行业彻底从当年的计划经济时代走了出来。再次,在游戏规则层面,吉利也是一个勇敢的搅局者。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无非是指产品研发、产能布局与销售管理几个方面的运作模式。
吉利进入汽车行业初期,一没钱,二没人,三没技术,如果按照常理出牌,只有死路一条。吉利必须在各个主要环节上创建自己的游戏规则。没有资金,想办法开源节流,没有人才,想办法吸引人才或是培养人才,没有技术,想办法搞到技术,就这样吉利一步步走到今天。